2020年7月14日,伴随着蒙蒙细雨,地理科学学学院崇明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崇明的东部和北部,开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全方位体验之旅。
东滩湿地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与经济开发双赢模式





解放以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先后有22万知青在崇明岛 “上山下乡”,崇明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有计划的外来人口迁入,他们改造荒滩、建设农场,传播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也创造了富有特点的知青文化,他们带来城市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文化和崇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瀛东村、江南三民文化村——弘扬崇明岛垦拓精神,打造乡村文明
崇明岛自古被称为东海瀛洲,千年积聚而成洲,通过围海造田和垦荒耕作而成。地处崇明岛之东的东瀛村,即是围海造田而来的典型代表。原为僻壤盐滩,芦苇遍野,杳无人迹,先人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暨发挥集体力量,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的“两头统、中间包”之路,人们称其为瀛东模式。如今的东瀛村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富裕美丽而现代化的海边小村,生态旅游、淡水养殖与绿化种植三业并举、相辅相成。
瀛东村史馆
江南三民文化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人文荟萃,水秀风清。有中华龙宫、崇明土布馆、长寿博物馆、行知园及具有江南代表性的系列展示馆,寓知识性、文化性、史料性、趣味性为一体。打造乡村文明的名片。走进不同的展馆,不仅能看到旧时的烟标、江南雕花床、梳妆盒,还能了解崇明土布的纺织的过程,体验了崇明民间文化,感受了崇明风情,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实践小队追寻崇明岛千年文化渊源,通过观摩祖辈生产工具了解此地的生活习俗,珍惜民族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民文化村
三民文化村展馆描述
“爷爷用过的东西,父亲知道的东西,儿孙不懂的东西。
博物馆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博物馆的东西,是我们先辈最珍贵的东西。”
三民文化村根艺馆
社会实践队参观展馆
社会实践队通过参观学习崇明东部、北部的生态治理与文化特色,了解了崇明岛的乡村振兴情况,有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崇明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岛,始终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努力使崇明岛成为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长远需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岛,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区域之一。发展仍需改革与创新,优化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创新游览体验,提高崇明的生态旅游品质,建造以崇明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岛,我们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