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崇明经验”——2018级地理科学基地班崇明综合实习侧记(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06浏览次数:906


image001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白驹过隙,2021年转眼已迎来尾声。115日,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2018级地理科学基地班的同学们在阴雨中登上了大巴。随着客车的缓缓前行,本次为期5天的“乡村振兴的崇明经验”人文地理主题实习徐徐拉开帷幕。

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5月,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这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一直持续至73日,吸引了国内外212多万人次前来参观、2408万人次在网上观展。这届花博会也是历届花博会中展园规模最大、展园数量最多、展期时间最长、展出质量最高的一届花博会。

那么,作为花博会的落地点,“海上花岛”崇明岛怎样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并重?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困境?大巴车一路向东,载着大家的热情与好奇驶向一场深刻认知乡村发展过程以及乡村产业结构变革的实习旅程。


 

image003

李山副教授在为大家讲解瀛东村的发展模式

 

瀛东生态村地处崇明岛的最东端,位于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东临东海,南靠长江,1985年起由陆文忠同志带领六名群众在东海滩涂上围垦建立的新型村庄。瀛东村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庭院幽静、小楼玲珑。距离上海长江隧桥仅7公里,是崇明本岛距上海市区最近的一个集吃、住、玩、游、娱、购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为发展瀛东村,陆书记选择了“两统一包”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模式,即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逐渐发展为集无公害种植业、无公害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瀛东村

 

首先,我们参观了瀛东村村史馆,陆文忠和其他六名同志的艰辛的围垦经历被讲解员娓娓道来,村史馆内的文字、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瀛东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随后讲解员带领大家前往居民区,切实感受村民的生活环境。统一修建的房屋白墙黛瓦,宽阔干净的庭院,既有浪漫的花藤架,也有生活气息浓郁的菜圃。游客接待中心也是参观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到高超的织布技巧,精巧可爱的布艺和竹编手工艺产品,也可以体验古老的活字印刷技术。在一整个上午的瀛东村考察过程中,瀛东村向我们展示了村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在这背后,是集体经济铺路、低碳发展引路、生态文化问路、文明礼仪探路、民生建设筑路的人民智慧。

 

午饭后,师生一行人乘车前往前卫生态村。前卫村坐落于崇明中部北侧,距南门港25公里,紧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她是1969年从荒滩上围垦并崛起的村庄,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539人。

目前,前卫村存在数量众多的农家乐,但也看到了一些装修风格同统一、大气现代的民宿。据当地居民介绍,前卫村的民宿主要由三方共同发展盈利,分别是村民、村委会以及投资运营方,具体的经营模式为:村民将房屋使用权统一流转给村委会,由村委会与投资运营方沟通,由盛政集团投资运营,整体规划、改造和管理民宿,并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村民既能获得租金收入,也能获得工资收入,拓宽其经济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村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体。

  image013

前卫村民宿与农家乐

image015

改造后的民宿内部庭院 


除此之外,我们在雷锋纪念馆重温了雷锋精神,感受到前卫村村民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在世界木化石中国奇石馆看到了许多珍贵的硅化木,也沉醉于其中流光溢彩的光影特效;在喜园参观了三十多张雕镂精美的旧时喜床,领略到了婚礼民俗的魅力所在;在玫瑰园,我们了解到了土地高效集约化的种植模式。总之,前卫生态村经济结构多元化、不单一,并不会只依赖于某一产业,其发展模式比较健康。

 image017

雷锋纪念馆

image019
雷锋纪念馆领导题词
image021
喜园大门
image023
玫瑰花园


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前卫村存在农家乐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娱乐项目相对单调,内部道路组织不够顺畅,部分路面低洼存在积水现象。同学们根据观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在崇明岛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瀛东村,我们开始了实习之旅。从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到集体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瀛东村民们发扬了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崇明岛精神。而“海上花岛”前卫村为我们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性。依托乡村、外部资金、专业力量三方合作,打造新型旅游生态村。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们将继续前往园艺村、新村乡、绿港村等特色乡村,总结乡村振兴的崇明经验,探索立足当前、长期可持续的普适性经验。

image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