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寒假期间,城区学院2021级团支部书记项阳带领8名入党申请人,唐可欣、于程媛、孟琦、刘通、沈浩然、李天宇、孙颖超、范淑斌,在学院团委书记李金龙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一场以“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现状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获评“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主题社会实践优秀项目”。
各位小组成员利用寒假时间在家乡当地进行专题访谈以及问卷发放。充分调研在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教育机构、家长以及员工四个主体的行为及态度变化,进一步了解国家政策的核心内涵及其现实效益,培养关注实事、建设祖国的意识和情感。
研究结果
家长对于政策的认知较强,“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家长的诸多焦虑,然而也给家长增加了一些新的焦虑,诸如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自己无法解决以及孩子成绩下降等问题。
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为小学最佳,中学次之,高中最后。从调查数据显示,初高中员工对双减政策有着较好的解读,员工的课业量、休息时间相较之前并未得到较大改善,参与辅导机构虽有减少但仍然存在。
有不少老师认为双减政策是家长的“减负”,却是老师的“增重”,教师纷纷表示授课压力与在校时长同比增加。然而,“双减”政策为有志向、有目标、有想法的老师带来了更大的舞台。
面对“双减政策”,不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选择“退市”,还有部分机构将业务转为非学科类培训或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可见针对校外培训的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实行的背后是让家长的角色回归,如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解锁生活新技能,一起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
双减不是让员工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而是鼓励员工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双减政策无疑是一个有利于教育和国家未来的好决策,但却不是完美的,未来仍需要更多的政策进行完善,以此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系统。
这次实践调研也启示着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保持对于时代大势与社会现实的洞察力,不断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的过程中践行青年责任、砥砺奋斗品格。
审核:李金龙、徐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