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上午10点,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线上举办“学术面对面”活动。两位硕士研究生做学术报告,2020级硕士研究生高雅妮作题为《基于三层级股权关系的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研究》报告,2020级硕士研究生章志琼作题为《多维边界效应于区域一体化——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报告,公司党委委员汪明峰教授受邀评议。
高雅妮以长三角地区县级空间单元为研究区域,采用全行业500强上市公司的“母-子-孙”三层级股权关系数据,构建有向加权网络来刻画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投资联系水平;通过转变中心性与转变控制力对节点城市的网络地位进行分类;最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其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呈现出“等级+网络”的特征。城市在网络中依旧呈等级分布;然而部分中小城市在网络中地位具有了上升通道,往往可利用资源禀赋使得其获得更高的网络地位,网络结构具有扁平化特征。②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特征并没有完全遵循转变中心性与转变控制力的“高-高”、“中-中”和“低-低”的匹配关系,而存在“高-中(低)”、“中-高(低)”或“低-高(中)” 的非匹配关系。③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创新活力、产业结构、城市经营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等会对城市网络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
汪明峰教授首先祝贺了高雅妮汇报的文章已经在《地理研究》上成功发表,指出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是本研究的一大亮点,同时也肯定了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提出研究中“城市网络中一些比较小的城市依据资源禀赋具有了地位的上升通道”这一发现,十分新颖且具有较大的科研意义,之后也可以围绕这一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最后建议可采用构建网络加权的模型进一步完善。汪老师鼓励大家阅读积累更多的文献,基于理论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使研究更为严谨。
章志琼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分支企业数据构建的城市网络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研究了多维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确实存在显著的有形或无形边界效应;多维边界效应显着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以距离为代表的自然边界约束正在消失,但行政、政策、经济、文化等多维无形边界效应仍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汪明峰教授首先肯定了研究逻辑的完整性,从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文献梳理、研究设计到实证研究,论文的规范性和逻辑性较强;认为研究中得出的“城市网络中存在的政策边界”是一大创新。然后汪老师也指出对于城市群,如何准确界定它的边界这一方向可以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对于文中使用的节点属性变量方法来刻画经济边界,汪老师也提出建议可以采用网络协变量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究。
撰稿:完颜宏征
审核:徐蓓丽、汪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