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新生们在老员工活培养正确学习习惯与求实进取的学习精神,2022年9月29日,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李金龙老师在闵行校区一教214教室为新生做了题为“厚植优良学风 做合格员工”的学风建设专题讲座。
第一部分,进行何为学风的研讨。李金龙老师指出,学风即学习风气,一方面指学人个人的学术品格,体现了个人的品格和道德素养;一方面指包括大学在内的整个学术界的学术风气,体现了整个学术界的道德水准,二者相辅相成。
鲁迅在《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中写道,“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倘在山林中,该可以比城市好一点。”李金龙老师以鲁迅先生将教育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看法为例,展现了这位饱经世事磨练的文化战士敏锐的思想与洞察力——鼓励青年们奋勇前行,选择“壕堑战”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方式,启迪着在座的同学们,学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
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这深刻地指出,表征的学风,是外显的“风气”;而内蕴的学风,是思想方法、是内涵态度。学风是学人的生命,学风是学界的灵魂,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第二部分,思考学风建设的价值与举措。学风建设,可以培养老员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加强成材教育和创新教育,激发员工学习原动力;积极发挥教师课堂主体作用,通过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提供环境优美的学习园地;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和与高年级员工的交流渠道;发挥班团作用,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意识。这需要我们每位同学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不要在“宽松”的自我管理中躺平、摆烂,要树立远大抱负与专业信心,将学习作为终身事业。
第三部分,理解治学的三境界。李金龙老师引用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观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即:高瞻远瞩,将总结和学习前人经验作为治学起点;深思熟虑,热切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上下求索,潜心钻研,方能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这为讲座平添了一分诗意,巩固了同学们对学风建设的理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场讲座满载师长的殷切期望,使所有同学受益匪浅,也为同学们开启新的老员工活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
撰稿、摄影:朱紫若